设置

关灯

第四话:存在问题的探究(下)

“它的随意性极强,”我说,“但我至少能确定它的出现时间,在昨天下午六点之前它是不存在的,现在是时间是上午八点四十分,不过我们需要向回倒退十分钟——在我离开家门前——也就是说,在这十四小时三十分钟内,它可以在任何一秒被刻画在这面墙上。”

“对于某些案件的调查者而言,简直就是令人绝望的时间跨度,”女孩评价道,“对于五层以上的住房公寓,有理由走到五层以上的人,我认为除了住户以外只有住户的朋友或者贴广告的。”

“不,事件概率即使接近零,总归不等于零的话,就不能排除发生的可能,心血来潮地走到平时根本不曾留意的城市角落,也是许多人的兴趣,区区五层楼是阻止不了人类脚步的。故而犯人不能限定在四层以上的住户和其相关者或神出鬼没的‘广告人’上。”

“但在这十四小时三十分钟内,具有最大概率通过我们所在空间的人,只有包括你在内的五层、六层总计四户人家。”

“……”

见我以沉默回应,她不得不说:“你见过她了吧?这是应该的,我被线索引导至此,并且遇见了和她几乎没有区别的你,这不是巧合。”

她,指得当然是“我”。

女孩道:“眼睛是她留下的,她用这个方式硬塞给我许多信息,并冠以一贯的不以为意——对他人而言却是出其不意——的恶作剧风格。”

“偷窥也是她给我的建议,”我答道,“你和那个‘我’果然是有关系的。”

“看来你也认为眼睛是她留下的,我们已经达成共识。”

“我有疑问,你从眼睛里得到了什么信息?神的启示?”

“如你所言,‘神的启示’是另外的东西,”女孩说,“至于得到了什么,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也或许由于太多无法整理。这只与个人有关,每个人见到眼睛所获得的信息都不相同,我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你对启示的内容是否感兴趣?”

于是,交谈内容回到了见面之初。

“该如何解释呢……”我犹豫片刻说道,“虽然我对如何获得更感兴趣,但并非对内容完全不感兴趣,默罕默德宣布启示时没有信徒敢于怠慢,甚至于非信徒。不过首先,救赎于我是个没有意义的概念;其次,无论真神假神宗教神还是哲学神都无法直接操弄现实,不是指点石成金呼风唤雨那类小把戏,而是改变人对世界对存在的认知、或改变‘存在的现象’。”

“你好像在讽刺‘期待魔法的笨蛋只是没有认识到世界的神秘’?”

“已经很隐晦了,仍然被你意识到这点,可见我们相性不错。你是信徒么?”

“不是,神是我擅自臆造的不确定的概念,比如我常觉得所谓灵光一闪妙手偶得之类的巧合是‘神’的作用。不是不够自信才有这种想法,经过前面的相互了解,我的特质应该被你所掌握了。”

“就像……”我斟酌道,“主角的威能并非来自于它自身,而是得自作者么?推而广之,任何角色的超常规表现都源于作者。”

“有些接近,但这悲观到无以复加。”

“不是悲观,而是思索的一种结果正巧符合悲观的部分定义而已,我也从不否认自我的独立性。这又引出另一种看法,如果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存在是‘悬搁在虚无中’的,那么存在的外边该如何理解如何定义。”我更改方向道,“我对‘如何获得’更感兴趣的原因就在于此,如果能了解存在和存在外侧的链接方式、沟通渠道,我想我会获益良多的。”

“我感受到了你和她的微小差异,”女孩说,“对了,有必要说明的是,虽然由于我认为你和她很像,使得我看似了解她,但其实我并没有视觉和触觉意义上和她打过交道。”

“嗯?”

“从最初开始,我们都处于一个循环——也许是一条直线——1.我追索她,2.她逃离却不彻底消失而是有意无意给我留下线索,接着回到1。”

“不脱离现象地看,循环或直线都有其成因,也就是起点,这个起点是你和‘我’形成那种奇怪关系的初始,我对它十分好奇,希望有时间能仔细聆听。”

“有时间的话,那确实是不能简单描述的相遇过程。现在,你能进一步解释一下‘悬搁在虚无中’的意义么?”

“其实任何关于构成世界的解释都会把构成本身推向无限循环,就是‘存在套着存在、上一级存在仍然被更上一级存在嵌套’,如此的模式。不过我们的当下的任务不是解决无限循环,只需着眼我们身处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悬搁在虚无中,对我们而言虚无的定义是毫无意义的,这方面我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以做类比,网络游戏知道么?整个游戏世界的基础是构建在数台服务器上的,其内的世界运转方式对游戏外的我们而言没有深究价值,我们的任务是玩游戏。”

“重要的是游戏内的NPC对它们自己的看法。”

“是的,首先说明虚无对NPC们的意义,服务器之外的属于我们‘现实’的一切物质,人也好植物也好沙土泥浆也好,这些‘存在’对于它们而言统统归于虚无,因为这些虚无对它们的世界几乎没有任何方面的关系——即使NPC对此感到好奇——于是对我们来说这是‘存在’,在它们方面便成了虚无,其实反过来说,游戏世界的一切物质在某个程度上对于我们也归于虚无。这样的解释是否更有利于理解我们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是如何悬搁于虚无中的呢?”

“大概吧,一切解释都建立在NPC对它们自己和世界产生了兴趣的假设上。”

“离开虚无的问题。”我说,“我曾经由此设想过如何取得与世界外的沟通。我们暂时回到游戏中,游戏世界的人该如何推断自己身处的世界被如何定义?用大型DPS魔法尝试摧毁野外的小茅草屋么?或试着彻底杀死玩家?但是有必要看到,所谓‘环境无敌’、‘无限复活’等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合理的属性,在游戏世界中却是组成真理的一部分,NPC只能将它们当做常识,而不是对真实的质疑。研究世界规则本身根本无助于NPC们到达它们希望了解的虚无。”

女孩的双眼与我坦然对视已超过十分钟。

“的确如此,环境是无敌的真的合理么,无限复活真的合理么,它们没有思考这些本质的条件,因为它们被本质包裹,无法越过本质的框架思考疑问。”

“就像我们把死亡当做常识、把质量能量守恒当做常识而无法质疑。其实这和山洞人的例子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换了一个外壳。处在何等的环境才能具备相应环境的思考范围,我们目前只看见了宇宙,所以我们的思考局限在宇宙内部和宇宙提供的运行规则内部。超越它达到外部,与外部取得沟通,这是我一直在设想的事,以此达成认识世界与我的目的。”

“不错的设想,具体方案有么?”

“在此又须要做一个类比,”我说,“一部书中的角色应该如何确定,他与他的世界是某个作者的思维构造、心灵幻影?可以基本确认的是,主要角色在剧情完结之前无论如何都不能死——前提是这名主要角色的世界拥有小说的概念,它知道小说主要角色不会死,而它又意识到了自己很有具备小说角色相同命运的可能——我想到一个简单却不容易的方法。”

“难道?”

“它可以在剧情进入正轨之前,也就是作者行之文字之外、没有描写的时间地点事件之外,它只须要不断尝试险境甚至直接自杀,因为剧情形成文字所描述的时间段内,它必然是活的,依照普遍逻辑推断,剧情之前它肯定没有死。那么结论就是,无论它如何尝试险境甚至直接自杀,都会发生合理的事情阻止它死亡。不过这又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它得理解自己的世界的基调,才能判断什么时间是作者视线之外,否则它的赴死行为也不过是作者安排的高潮剧情罢了。”

“当确认这点时,这位主要角色就明白自己身处一个何等境地了么?”女孩饶有兴趣地说。

“是的,不过这在作者角度看来是无稽之谈,作者不可能真的认为他笔下角色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就会陷入一个无法想象的虚无状态。”

“所以只是一个类比,一切条件都是空想,只有理解却没有参考价值。”

“不怕现丑地说……我曾经有过这种冲动,尝试死亡的冲动。”我无奈道。

“那真是庆幸你的放弃,否则我和她的距离可能不那么容易缩短,至少像今日这般接近的情形也许还要等上很长时间才能出现。”

“虽然不是那么回事,还是多谢你的关心,”我说,“寻找通向存在之外的途径,目前看来不可能有任何进展,所谓具体方案更不可能有,一切只是设想罢了。你关于神的启示没有别的收获了么?”

“就内容而言,只是突然间认为某些现象应该如何看待罢了,所谓的灵光一闪而已,有负你的期待。”

“的确遗憾,作者君你也这么想吧?”

女孩愣道:“什么?”

“刚才那句话是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反讽修辞手段。”

女孩思索片刻后说:“我有些明白了,是作者在角色对话中穿插的调侃,以此敬告读者们整个故事只是虚构而已?”

“不错,我们日常对话中出现这种台词除了搞笑效果没有别的含义,但如果出现在一部自诩严谨的小说中,那也许就是身为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派别的作者刻意为之,这在十九世纪的确起到了很有趣的反响。”

“这么说,你有过怀疑自己其实是浪漫主义反讽的产物?”

“提到浪漫主义反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偶然,不必在意,但滥用反讽句式也许有遭报应的可能,比如某位少女C班长。”

“关于那些我就不问了,看时间已经不早,把自我介绍放在最后真是抱歉。”

“我表示原谅。”

“被政府登陆的身份没有必要说,那是假的,”呆毛少女诚实地告诉我。

“假的?伪造证件么?还是你认为被父母赋予的所谓的真实身份并不重要?”

“哪种都好,总之那代表虚假,你可以称我为龙傲天,这个名字十分符合我对自己的定义。”

“龙傲雪不是更接近么?不,那是调侃的,我觉得两个都不好,”我摇头说,“你认为龙傲天就是坚持自我并反抗既定存在状态的贫民英雄主义代表么?”

“有那方面的意思,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是个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而且读起来很好听的名字。若你不认同的话,龙傲雪也不错。”呆毛少女的呆毛在摇摆。

“……”因为对取名没什么特殊天赋,我只好作罢,“雪小姐?被人如此称呼真的可以么?”

“雪小姐?怎样都好。”

“呆毛小姐呢?开玩笑的,我的名字是邵年,很高兴拥有这次会面,雪小姐,若非还有须要履行的约定,我们也许可以坐下来聊一整天。”

“啊……我也该继续追踪她了,就此别过。”

PS:话说球点评啊啥的……愁云惨淡虽然是现实也别让咱觉得根本没人看呐